京津冀将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北京创新环境升级

“我最担忧的事情是,企业创新跟不上科技变革。”作为北京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创始人的祖经理对当前的创新土壤感到焦虑。

他遇到的挑战是:“目前的营商环境对上市公司和规模型企业更加友好,中小企业把精力用在了寻求项目上,而无暇组织创新。”

作为创新之都的北京,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新政正在酝酿出台,中小企业的呼声将被政府听到。

“我们将自下而上,从企业诉求出发,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通过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不断提炼固化,形成完善机制,带动我们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化解。”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将共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在营商环境方面突出区域一体,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

创新企业需要支持

祖经理在几年前就获得了国有资本的投资,作为行业的佼佼者,他同样为“创新”感到焦虑。他希望有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变革和创新,并增加创新者在企业中的话语权。

与国资合作是一把双刃剑,祖经理说:“有时会感觉自己远离一线客户,不能拿到一手的需求和数据,摊薄利润自身造血能力削弱,技改过程中的话语权也薄弱。”

他表示:“创新需要过程,需要投入,需要实验的土壤,需要一定的市场资源、融资能力、企业规模、行业资质和品牌能力等方面。”

并不完美的营商环境,阻碍着创业者。

“作为创新型科技企业,要把创新两个字深度剖析,科技创新铆钉未来产业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痛点和新需求,只关注眼前痛点和需求,企业创新跟不上科技的变革,创新只能成为一句口号。”祖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他遇到的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在融资方面,现在商业环境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是特别友好,创新型中小企业都远远不如规模企业,只能依附于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发展。

“创新型企业创始人基本是技术出身,没背景没背书,大的科研机构和融资机构都不和你玩,所以好多企业老板都忙着找背书、找靠山,就没心思把精力放到技术创新上。”他周边的创新型企业,在创新之外的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其实,政府部门近期在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这些政策包括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减税降费和简化审批流程。

在减税降费方面,政府出台了更多税收优惠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这些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方面,政府通过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限等措施,提高了办事效率。这有助于缩短企业从注册到运营的时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

但在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各地政府都表现得非常谨慎。

针对资金方面的问题,殷勇表示:“我们就是要建立快速地发现、引进、落地机制,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支持保障政策;对于青年科技人才,我们就是要用好推出更多的像青年北京学者、科技新星等各项支持计划,给予更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谁为企业“背书”

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在项目竞标上,中小企业的优势明显不如大型企业。

“换位思考也正常,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百不存一。”祖经理表示,“很难保证企业的稳定性。”目前祖经理的解决方案就是与国央企合作,利用国央企的实力为企业背书。

负责承建大型项目招标中,对“背书”的考量来自于现实遇到的问题。

一位负责跟踪某运营商的设备厂房建设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头痛的事情:“我们根据资质评标,一个中小企业竞标成功后,负责京津冀地区的一个设备厂房建设。”

但是项目进行到一半,该中小企业现金流忽然断裂,该工作人员说:“我们前期资金都是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的,是这个中小企业自身出现了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多次问询过程中,中小企业负责人一再保证,项目马上就会正常运营,直到主要对接人离职,该企业才摊牌,项目停滞,最后双方走上了法律流程。

祖经理换位思考:“我是甲方也不愿意直接把事情交给你,和大企业合作当然是首选。”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殷勇表示,将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推出更多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的惠企措施,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之都“破题”

北京被誉为“创新之都”。

殷勇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采取各种措施,听取企业对北京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在刚刚过去的3月16日、17日这个周末,殷勇还在走访企业。“我们走访了普华永道、美团、阿里等在京企业,再过两天,我们还要召开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我们将与来自全球的十几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北京营商环境的真知灼见。”

北京市在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一年一个节点迭代升级。

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北京市累计推出1200多项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减事项超过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超过320项,还在40多个行业推广“一业一证”,推出了62个“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在50个场景实现了一体化综合监管,避免不同的执法部门多次上门打扰。“双随机”检查覆盖率超过90%。

北京市政府部门既注重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又注重企业感受。“我们要做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上而下,就是学习借鉴包括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框架在内,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系统性推进全流程、各环节的营商环境改革,全面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自下而上,就是从企业诉求出发,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通过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不断提炼固化,形成完善机制,带动我们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化解。”殷勇表示。

让殷勇自豪的一点是,现在很多企业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企业12345,这个热线现在每天平均有大概500多个来电,我们对口部门直接做好服务,现在是做到一般事项7天内办结,复杂事项不超过15天,企业对这个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6.9%。

他表示:“京津冀将共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在营商环境方面突出区域一体,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