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行业总体运行触底反弹,景气度分化
(一)机械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性行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机械设备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在制造业各环节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机械设备行业上游为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下游为汽车、新能源、房地产、能源、环保、纺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行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其中,专用设备包括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冶金矿采化工设备、楼宇设备、环保设备、印刷包装机械、纺织服装设备和农用机械等;通用设备包括机械基础件、机床工具、制冷空调设备、磨具磨料和内燃机等,运输设备包括轨交设备、海工船舶设备等。
我国机械工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但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滞后等问题。
(二)制造业基本面继续改善,高端制造已率先复苏
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幅继续缩窄
机械类公司的产品多为资本品,主要为下游扩产所用,所以与下游行业景气度和需求直接相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下游资本开支减少。整体上看,2015 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呈现下滑的态势。2020 年 1-5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 6.3%,较 4 月环比提高了 4 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益于地产与基建投资的双重影响。
2。 在转向债的支撑之下,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回升
2020 年 1-5 月,基建投资增速为-3.3%,较前值继续回升 5.5 个百分点。2020 年 5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确保项目资金,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7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6 万亿元。
尽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经济逐步复苏,市场对于基建投资逆周期的预期有所弱化,但从数据来看,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还是受到地产竣工周期的影响,未来专项债的加速落地有望将基建投资逐步落到实处,预计未来投资增速逐步转正。
3。 房地产步入竣工周期,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复苏
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推动地产投资加速复苏。由于外部环境较为宽松,各房企开工节奏不断加快,开发投资逐步复苏。2020 年 1-5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0.3%,较前值收窄 3 个百分点。
从销售段来看,2020 年 1-5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达 48703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2.3%,增速较前值继续提高了 7 个百分点;其中住房销售面积 42941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1.8%,增速环比收窄 6.9 个百分点。销售较好主要同样受到按揭贷款发放、购房需求释放因素影响,反映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韧性。我们认为,在外部环境宽松,销售状况向好,地产竣工周期到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房地产增速有望继续复苏。
4。 制造业投资复苏偏缓, PMI 处于荣枯线以上
2020 年 1-4 月,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 14.8%,较前值上升了 4 个百分点。从各项指标的对比来看,制造业投资的复苏偏缓,与基建、地产存在一定分歧。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于在高库存、低产能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且外需压力影响可能继续显现,行业复苏可能继续面临挑战。未来只有国内终端拟需求启动,企业库存区划,制造业复苏预计才能提速。从前瞻性的指标 PMI 来看,2020 年 6 月的 PMI 为 50.9,较上个月提高 0.3 个百分点。
(三)政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为机械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端智能再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重要规划,并以此形成了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年度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
(四)专业设备的复苏相对更为强势
1。 工业与制造业受疫情的影响逐渐恢复
2020 年 1-4 月,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 2.8%,较 4 月改善 2.1 个百分点;制造业的降幅也同样收窄,累计下降 2.8%,较前值收窄 2.6 个百分点。通用设备累计同比下降了 4.9%,降幅收窄 4.1 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增速转正,同比提高 1 个百分点。从整体看,工业增加值受疫情影响逐步恢复,其中专用设备的复苏最为强劲。
2。 专用设备盈利改善明显,利润同比转正
2020 年 1-5 月,通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8.2%,利润同比下降 6.6%,降幅较前值(1-4 月)分别收窄 4.7、11.1 个百分点。专用设备行业营收下降 2.3%,降幅收窄 5.6 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 16.9%,环比大幅提升。从专用设备行业的复苏可以看到,尽管制造业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下游高端专用设备整体景气度向好,反映了高技术制造业景气度的提升。我们预计在锂电、光伏、半导体、高端制造等行业景气度季度提升的背景下,专用设备的盈利仍将保持向好趋势。
3。 海外出口对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产值位居全球前列,但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具体到工程机械、轨交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具备代表性的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我们发现出口额/量占销售总额/量的比例较小,出口到美国的数量更小,像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中国仍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海外出口的下降对中国高端制造影响较小,并能一定程度上加速高端装备国产化进程。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为电子产品,2018 年占比为 39%;此外机械、电气设备及家电等合计出口额为 593 亿美元,占比为 11%;纺织品占比 9%,化学产品占比为 7%。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全球疫情以及国际形势面临挑战,但对作为核心的机械设备影响相对有限。
(五)细分子行业景气度分化
二、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高点,高端装备将成重点方向
(一)机械设备横跨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新兴行业成长空间大
1。 机械行业子行业众多,不同子行业差别较大
机床、造船、工程机械、油服装备、电梯等发展属于成熟期,以机床为代表,是工业的母机,其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高度相关,表现出较强的周期属性。机器人、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发展处于成长期。3D 打印处于初创期。
2。 长期来看,机器人、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新兴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18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7.4亿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29.7%,其中工业机器人 62.3 亿美元,占比 71%。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刚刚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但仍然不到德国和日本的 1/3、美国的 1/2,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锂电设备需求依然巨大。新能源汽车引来新周期。随着特斯拉全球出货量保持稳定增长,以及欧洲传统车企加大步新能源车布局,新能源车未来确定性再度得到强化。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预计到 2025、2030 年电动化率将达到 14%、20%;而从整车厂的规划来看,2025 年各大车企目标基本在 15%-25%,2030 年预计将达 30-40%,更为激进。我们预计 2025、2030 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685GWh、1322GWh,远期供需存在较大缺口。国内宁德时代、比亚迪,国外松下、LG、三星、Northvolt 共 6 家电池龙头企业 2019 年底产能合计约 150GWh,产能和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未来新能源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二)智能制造是发展趋势,我国处于全球第二阵营
1。 智能制造成为各国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这里智能制造是广义的,不仅是智能制造装备,包括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五方面。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价值。
2。 美国、日本、德国智能制造水平领先全球,中国处于全球第二梯队
美国、日本、德国智能制造水平领先全球,中国居于第二梯队。根据《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7)》,中国名列智能制造发展综合排名全球第 6 位,美国、日本和德国名列第一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引领型”国家;英国、韩国、中国、瑞士、瑞典、法国、芬兰、加拿大和以色列名列第二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进型”国家。
从发展格局来看,欧美传统制造业强国拥有较多技术与经验积累,转型升级难度较小,具备较强竞争实力;基于世界工厂时代的积累,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在智能制造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竞争优势。当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发达国家的“重振制造业”政策形成共振,使得全球智能制造格局处于快速发展的动态平衡中。
3。 过去几年,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取得较大进展
过去几年,我国智能制造取得了显著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型企业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智能制造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财务效益方面,智能制造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明显提升;3)典型应用方面,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消费大国,需求强劲。
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明显提升,利润来源包括生产过程中效率的提升和产品服务价值的提升。2013 年智能制造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并不明显,55%受访企业其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利润贡献率均处于 0-10%区间,而 2017 年,仅有 11%受访企业处于这个区间,而 41%受访企业处于 11-30%区间,利润贡献率超 50%的企业,由 2013 年 14%提升到 2017 年的 33%。
随着中国两化融合及工业互联网等工作的推进,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大部分企业正致力于数据纵向集成。根据德勤调查结果,81%受访企业已完成计算机化阶段,其中 41%处于连接阶段,28%处于可视阶段,9%处于透明阶段,而预测和自适应阶段的企业各站 2%。
4。 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巨大,但国内产业核心环节仍存短板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2017 年市场规模突破 1.5 万亿元。鉴于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庞大市场容量,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以及国内产业升级需要,未来 5-10 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估测,到 2022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38000 亿元。未来 5 至 10 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增长率将达到年均 25%。
另一方面,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仍存短板。作为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核心载体,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执行机构。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 2017 年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仅为 23.7%,国内大部分市场都被日系、欧系的机器人企业所占据,并且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国厂商均加速在我国扩张产能布局。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不仅从营收规模、利润还是研发投入方面,与国外机器人巨头企业都差距巨大。
(三)机械行业议价能力总体不强细分行业竞争结构各有差异
机械行业位居产业链中游,面对上下游行业双向挤压,如果所在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往往竞争较为激烈,议价能力不强。总体来看,对上游的议价能力:机械行业仅是其主要上游钢铁行业应用之一,议价能力有限。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机械设备下游是汽车、房地产、能源、交通等行业,机械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差。细分行业方面,机械行业子行业众多,不同行业相差较大,主要细分子行业竞争结构如下表所示。
投资建议:重点看好工程机械以及专用设备子板块。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具备内生增长动能,且受益于稳定投资预期的传统工程机械龙头;以及下游需求逐步向好,行业订单可能加速落地的先导智能、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等专用设备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