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47000台挖掘机的工程机械巨头和长三角的故事……

虽然经历过低谷,但这两年上升的趋势很明显,连续几年增长很快。”回顾这几年的发展,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中挖公司总经理胡奇觉得当年扎根上海的决定很有远见。
2012年对于胡奇和三一重机来说都是个重要的年份。2012年2月29日,三一重机上海临港产业园正式开业,主要生产和销售20-30吨级中型挖掘机产品。5月,胡奇调任临港接手相关工作,刚一到岗,胡奇面临的就是巨大的挑战。
此前,伴随各种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工程机械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创下17.84万台的中国单年度挖掘机的销量纪录。三一挖掘机也在当年首获全国最高销量,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高峰往往也伴随着低谷,此后行业市场陷入低迷,三一挖掘机的销量也是一路走低。“以中型挖掘机为例,最少的时候一年的销量是2402台,而我们的建成产能是20000台。”低迷的市场和居高不下的生产一度让胡奇十分焦虑。
但困境中往往也蕴藏着机遇。“现在来看,这个下滑对我们不全是坏事,其实我们也是在等待机会,并借此把内功练得更加深厚。”胡奇说,在这期间,三一挖掘机的生产进行了全流程的改造,细小到一个螺丝甚至一度电的使用。还有研发,智能化的研发与应用正渗透到生产体系的方方面面。
这其中不少都得益于上海在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突出优势。落户上海这些年,三一中型挖掘机的“内功”日益精进,制造成本下降了约80%,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攀升。2015年以后,挖掘机市场走向回暖,三一重机的优势也逐步凸显。根据机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整机厂销售挖机共计20.34万台,其中三一重机销售近47000台,销量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为23.1%,较2011年翻了一番。
一直以来,三一重机的发展与长三角渊源很深。2006年,三一重机从长沙搬到江苏昆山,开始了飞速发展之路。在胡奇看来,落户昆山可以说是三一重机挖掘机生产和发展真正的起点。“2006年以前,我们挖掘机的销量总体只有一年500台左右,而到了2011年,我们一年卖了20000台。”
三一重机在长三角各个地区都早有生产布局,内容涵盖了“挖掘机生产的全产业链配套”,但近些年才开始加大相关的研发投入。今年年初,“华为禁令”事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三一重机其实也曾有相似的遭遇,关键部件被“限制供应”,整个生产流程也因此被“卡脖子”。
液压元器件是为机械装备提供基础支持的核心部件。此前,国产液压元件在品种、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和进口产品一直差距很大,因此三一重机的挖掘机生产时一般都采用进口产品。胡奇回忆,几年前,由于竞争对手的介入,合作多年的国外供应商突然对液压件的供应实行“限量”,一时让企业有些措手不及,生产方面受到影响。这也坚定了其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与布局的决心。目前,三一重机在浙江杭州、湖州以及江苏苏州的昆山、常熟等地已完成了核心技术与零部件的“备胎计划”。
从2009年10月在上海临港注册成立,到2012年2月上海临港产业园正式开业,短短十年间,三一重机在临港迎来了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全年有望突破100亿元产值大关”,而临港公司也已成为其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胡奇还记得,当年三一重机落户临港,看中的是上海的“窗口效应”和出口优势,主打中型挖掘机生产是因为中型挖掘机在国际市场上“卖的最好”,而且“竞争力最强”。如今看来,当年的这步棋并没有走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企业海外市场地位明显提升,其中,挖掘机海外市场实现高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大幅提升。
除了出口优势,三一重机的发展从上海的人才优势和政策中获益不少,不仅在研发领域,还有生产制造领域。“我本人就是上海人才的受益者,当年来上海之后很快就办理了落户。”胡奇说,不过他也有担忧,“这几年,临港本身的配套环境还有待完善,对人才的集聚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好多人一看到这里的环境和配套可能就不来了”。
好在,随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揭牌,上海的“窗口效应”和“集聚效应”或将进一步放大。此前,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宏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展望,“光是临港新片区的这块牌子,就已经是我们吸引人才和资金集聚的保障了。随着新片区政策的进一步叠加,我们对于海外人才、全球性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近期,上海市出台《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50条,从财税金融政策到住房保障政策无所不包,并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新片区集聚海内外人才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让各类人才在新片区各展其才、各尽其用,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海内外人才高地。其中,优化新片区人才直接落户政策、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无疑为人才落户提供了极大便利。
当下,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最新政策尽快落地成了胡奇和他的同事们的最新期盼。他们期盼未来临港新片区助力三一重机的临港战略基地成为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走向全球的窗口,也期盼相关制造产业在上海乃至长三角有着更长远的发展。 

相关产品

评论